告別成績焦慮,其實藏在一句簡單的話裡!

 




輕鬆談學業:一句話,讓孩子不再為成績焦慮

根據台灣104人力銀行2025年的最新調查,台灣有超過七成的學生感受到學業壓力,其中高達 47.2% 的學生認為壓力「非常大」。另一份由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於2025年發布的「台灣青少年學習壓力與心理健康」研究報告指出,學業成績是導致青少年焦慮情緒的最主要因素,平均每三位學生就有一位對成績感到顯著的壓力。這些數據顯示,學業壓力已成為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重大議題,而身為家長,我們該如何有效協助孩子卸下這份沉重的包袱?


學業壓力從何而來?

孩子們的學業壓力,就像是一張無形的網,悄悄地籠罩著他們。這張網的線,來自四面八方:

  • 社會期待「別人家的孩子」總是成績優異,這句話如同緊箍咒,讓孩子們感到自己不夠好。
  • 升學主義升學的窄門,讓無數孩子在起跑線上就開始激烈競爭,彷彿人生勝利組的入場券全憑分數決定。
  • 家長期望父母的關愛有時也會轉化為壓力,不斷的叮嚀與比較,讓孩子們喘不過氣。
  • 同儕比較在班級裡、朋友圈中,分數成為衡量個人價值的標尺,孩子們害怕落後。
  • 自我要求部分孩子本身就是完美主義者,對自己要求嚴苛,一點點失誤都可能引發巨大的焦慮。

這些壓力交織在一起,讓孩子們在學習的道路上,常常伴隨著沉重的負擔。


為何成績壓力如此沉重?

我們都明白,分數只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指標,但為何它卻能讓孩子們如此「焦慮」?

  • 價值綁架社會長期以來將「好成績」等同於「好孩子」、「有前途」,這種價值觀的連結,讓孩子們誤以為自己的價值完全由分數定義。
  • 未來想像升學管道的資訊,充斥著分數門檻、科系排名,孩子們被灌輸「考不好就沒未來」的觀念,對未知產生恐懼。
  • 情感連結孩子們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讚賞,當成績不理想時,他們會擔心失去這份愛與關注。
  • 無助感有時候,孩子們已經拼盡全力,但成績仍不盡人意,這種「努力卻不被看見」的無助感,最是傷人。


一句話的魔力:如何啟動「成長思維」?

面對如此沉重的學業壓力,我們是否能找到一個簡單卻有力的出口?答案是肯定的。關鍵在於,將對**「成績」的關注,轉移到「過程」與「成長」上**。

試試這句簡單卻蘊含智慧的話:

「你已經很努力地在學習了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」

這句話的魔力在於:

  • 肯定努力,而非結果它直接肯定了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付出的「努力」,而非僅僅關注冰冷的分數。這能讓孩子明白,他們的付出是被看見、被珍視的。
  • 重塑價值觀它將「價值」的焦點從「成績」轉移到「過程」和「成長」。即使這次考試成績不理想,但只要過程中的努力是真實的,孩子們依然是有價值的。
  • 降低焦慮感當孩子知道,即使成績不盡人意,他們的努力仍會被認可,那種「考不好就什麼都不是」的恐懼感就會大大減輕。
  • 鼓勵持續學習肯定努力本身,就是對孩子持續學習的最大鼓勵。他們會更有動力去探索、去嘗試,即使遇到困難,也能保持積極的心態。
  • 建立信任感這句話傳達了「我們相信你」的訊息,有助於建立親子間更深厚的信任和理解。


實際案例與效果

小明,一個原本對數學成績非常擔憂的國中生。每次考試前都壓力山大,考後更是頻繁地因為分數不如預期而情緒低落。他的媽媽觀察到這一點,便嘗試在他考完數學後,溫柔地對他說:「小明,你這次為了準備這個數學考試,每天都做額外的練習題,真的很認真。媽媽看到了你的努力,這才是最棒的。」

起初,小明有些意外,他習慣了媽媽會問「考幾分?」或是「有沒有錯很多?」但媽媽這次的關注點完全不同。慢慢地,小明發現,媽媽並不特別在意他的分數,而是看見他付出的時間與心力。即使那次數學成績並沒有突飛猛進,但小明的情緒明顯穩定許多,他不再因為分數而過度自責,反而開始專注於哪個環節可以再多加強。

隨著時間的推移,小明在學習上的投入感和積極性反而提升了,因為他知道,他的「努力」是會被看見和肯定的,這也間接幫助他在後續的考試中,逐漸取得了更好的成績。


給家長的真心話

作為家長,我們都希望孩子能有好的發展,也深知學業的重要性。但請記住,孩子們的身心健康,遠比一時的成績更為寶貴。當我們將目光從「分數」移開,看見孩子在學習路上的「足跡」與「汗水」,我們將會發現,孩子們擁有的,是比任何高分都更加堅實的力量——那份敢於嘗試、不怕失敗的「勇氣」。


常見問題解答

Q1:如果我只肯定努力,孩子會不會覺得考試成績不重要,從此就放鬆學習了? 

A1: 這句話的重點在於「平衡」。我們並非完全否定成績的重要性,而是強調「過程」的價值。孩子們通常能理解,努力是通往好成績的途徑,而當他們知道自己的努力是被看見時,反而會更有動機去持續努力,而不是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前進。


Q2:這句話適用於所有年齡段的孩子嗎? 

A2: 這句話的精髓在於肯定「過程」和「努力」,這對各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效。您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理解能力,稍微調整措辭,例如對年幼的孩子可以說:「你今天很努力地在畫畫,畫得很專心!」


Q3:我的孩子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,很難接受肯定,怎麼辦? 

A3: 這時候,持續且真誠的肯定就非常重要。從最微小的進步開始讚美,例如「你今天把課本收拾得好整齊,真棒!」或是「你願意問這個問題,表示你很想弄懂,這很了不起。」逐漸累積孩子的自信心,讓他們相信自己是可以被肯定的。


參考資料

網站名稱提供的數據

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台灣青少年學習壓力與心理健康研究報告(2025年)
親子天下雜誌關於青少年學業壓力與親子溝通的相關報導

#學業壓力 #親子溝通 #成長思維 #肯定努力 #孩子成長 #減壓秘訣 #正面管教 #學習方法 #家長必看

《愛玩家》

「愛玩愛家愛玩家」這裡是您探索家庭潛能的歡樂園地!我們分享科技、教育、親子、旅遊與生活,助您與孩子在玩樂中共同成長,點亮全家人的學習火花,成為彼此生命中最棒的「玩」伴!

張貼留言

較新的 較舊